盐城师范学院朱立才院长从“大平台+”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经验分享的维度给“数字丝路产教融合研讨会” 的各位嘉宾分享了产教融合模式下大数据人才培养研究探索。如何开展新型创新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盐城师范学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百校工程”项目合作院校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与曙光瑞翼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双方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战略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突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新机制,加快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
2016年8月,成为首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先行先试合作院校;
2018年7月,启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签约仪式,与曙光瑞翼教育合作中心共同成立“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
2018年11月,校企共建的“百校工程”项目“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平台”通过教育部专家的项目验收工作。
校企共建的“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基地
校企共建的“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已建成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14个实验分室;策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通过产教科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等措施,提升大数据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应用型科学研究。
“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以协同参与行业应用项目提升教师科研实力,为教师参与纵向和横向课题提供研究环境和技术支持,对外承接大数据、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项目,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服务,孵化科技开发项目。
大数据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以产业应用为核心,构建大数据专业群。依托“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战略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构建科研教学协同系统与科研创新协同系统,整合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专业,构建大数据专业群,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实现师生共享、校企共享、校政共享、协同共享。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重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盐城师范学院与曙光瑞翼教育共建专业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华盛顿协议》认证的12项能力要求,贯彻OBE人才培养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三进”为原则,以逆向设计方式,重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协同育人,建立多方合作教育联盟。依托院校的大数据专业平台,打造新型教育形态。共享资源,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全程参与、动态调整、内外融合;协同创新,问题驱动、项目主导、互动研修;共建平台,明晰权责、知识迁移、教师互聘。
构建校内校外双人才培养方案
满足企业工程师岗位能力要求的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要求、学习内容和考核方法入手,由“校—地—企”共同制定与实施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教学方案;协同培养方案的实施,促进了用人单位与学校教学互动,推进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路径的整合与协同,推动了办学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转化,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执业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反思研究能力。
打造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五双”教学体系。以“校内培养方案+校外人才培养方案”为根本,强化校企协同;以“校内导师+企业导师”为保障,强化综合素质;以“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强化工学结合;以“学科知识学习+行业知识学习”为引领,强化职业素养;以“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强化执业技能。
实施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五个一”工程。一空间,建设大学生创客空间;一堂,优秀校友、企业家大讲堂;一坊,学校、名师工作坊;一赛,“国、省、校、院、系”五级竞赛;一队,打造多支科研创新团队。
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曙光瑞翼教育派驻高级工程师到合作院校盐城师范学院,开办短期集中的师资培训,培养掌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前沿技术的双师双能型院校师资,充分聚焦教师教学能力与行业应用,通过提升高校承接大数据应用课题与项目、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中快速增长的大数据应用需求。
地方区域与科学研究进行有效的融合
如何有效避开盐城沿海滩涂地理区域劣势,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战略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成为当地院校重点关注的区域发展问题。盐城师范学院将依托“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整合校、政、地、企等多方平台资源优势,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兴产业与技术,构建大数据科技创新团队。着眼于突出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科研创新团队融入更多新鲜血液,阶段性培养大批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