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实施大舰战略融入创新链、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8-01-1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政策支撑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可以预见,产教融合的创新探索将加速涌现,教育和产业全方位互动的时代即将到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于一年前开始推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从协同科研、服务地方、人才培养三个维度实施产教融合,带动一大批高校形成校企地三方协同合作的局面,可以说是发时代先声。在《意见》发布这一转折发展的关键时间点,我们将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的一系列创新案例做深入解读,从它们的创新机制和经验一窥产教融合的未来远景。

2016年9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与曙光瑞翼教育签订合作协议,在该校实施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双方联合共建的“曙光瑞翼大数据学院”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不仅成为已容纳数百名学生的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也已成为来宾市当地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一环。

  

实施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之初,学院就对于如何围绕大数据开展产教融合,形成了明确思路。一方面,对于向应用型转型的地方高校而言,未来的产教融合,要实现深度融合、转型发展,必须采取“大舰战略”,融入区域的创新链、产业链,实现人才、教育、科技、社会服务等要素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具有明显的横断学科的特征,正在广泛的与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产生交叉,有望带动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形成突破,可以有力带动专业集群发展。

因此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依托百校平台的产业、技术优势,整合已有专业,形成了以大数据方向为核心的专业集群,带动多个学科的教学科研、应用服务能力的提升。

  

学院原本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专业,参与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后,学院将三个本科专业整合为以大数据方向为核心的,覆盖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的专业集群。

专业集群的技术协同架构:

首先将物联网的前端应用所采集的各类数据,包括环保、安防、智能交通、农业、医疗等各方面数据,汇集到大数据应用中心,这一步骤主要由物联网专业来承担;

第二阶段利用大数据的数据整合和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清洗、挖掘、分析、可视化等技术处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提取并呈现数据所包含的应用价值,这一阶段由大数据专业来承担;

最后阶段把分析出的有价值的结果交到软件工程专业,由该专业的人员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并投入实际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又可以继续跟踪采集数据。

如此循环迭代,能够把学院的多个专业有效整合,用一个或多个大数据项目就可以带动整个学院的资源参与到科研协作。

  

由于专业集群战略所形成的合力及专业整合优势,学院迅速参与到来宾市的行业项目,成为当地大数据应用服务的主要力量。来宾市地处桂中,工业相对不发达,农业是地区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对于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学院通过与当地农科部门对接,取得关于农作物生产的各种相关数据。通过在生产现场部署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各类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现场环境指数的实时监测展示、自动报警提醒功能,实现了远程自动控制生产现场的灌溉、通风、降温、增温等。同时,相关的生产及检测数据采集到大数据应用中心,利用大数据对比分析最佳的作物生产环境,将分析结果反馈回前端,对农作物生产给出及时精准的技术指导,实现农业生产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

  

目前,随着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科学研究院的筹划建立,随着大数据行业应用逐步扩展到来宾市的气象、公安等各领域,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大舰战略正在融

合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资源要素,汇聚越来越大的发展力量。